总是有光<br>一一李好摄影中的黑白世界-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GDPhoto.CN

总是有光
一一李好摄影中的黑白世界

作者:文:廖华强 来源:廖华强 时间:2016年5月30日




  一丝柔弱的光,在大千世界里是那么微不足道。偶尔,这光闪亮在海的一隅,山的那边。或悄悄爬上少女的刘海,漫过人迹罕见的高原,然后随江河缓缓远行。但在一个优秀的摄影家眼里,这光是如此强大,它可以叩击本是平静如水的心境,亦能抚慰焦灼不安的灵魂。而光的对立面是影,影中隐藏着湖海川陌、社会万象乃至人生百态。

  一个好的摄影家,当他拿起相机,便如飞蛾扑火,对光展开永不停歇的追逐。

  李好如是。


  一段时期,李好曾经将视角对准青藏高原那片极地。每年一次或数次前往,用他独特的眼光探究高原的神奇与藏民的多彩。还为此举办过专题展览。一幅幅精美的黑白,一张张令人印象深刻的面孔,使这次展览大获成功。


  无论人物与风光摄影,李好自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作品,时而以人点景,时而以景衬人,既喜好描绘藏传佛教的神秘和虔诚,也注重表现散落在乡间碧野的边缘人,和他们失落的内心世界。并试图以多重思考来解构对象的复杂与空间的多维。他的照片总是折射出自然、社会,乃至人生的变奏,极具生活厚重感。


  普利策奖的意义,在于用写实的手法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


  而哈苏国际摄影奖,则意在推出在自然风光、人物、静物等等一切艺术,皆出于心灵写照的世界级摄影大师。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好大量的摄影作品中,人与自然都是同一幅作品中同时着意表现的主体。天、地、人、和四要素,是他了然于胸之后,才按下快门的必要前提。


  李好的摄影作品,大多取材于南中国海的一隅——粤西乡野那片还未被艺术家开垦的处女地。他用他手中的镜头,记录了这方既坦荡又略显神秘,既熟悉又感觉陌生的大海。让读者总在他的作品面前感到如实若虚,如梦似幻。那看似不经意的一摄,蕴含着摄影家以猎人般敏锐的目光,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光影的成功捕捉。无论从构思、构图以及整个黑白画面,都散发出动人心魄的魅力。


  继一个时期的彩色摄影之后,李好更钟情于黑白摄影。或许这更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他认为需要表现的主题。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他就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瞬间将纷繁复杂的色彩简化为调子和谐的黑白。而更多时候,李好为读者所呈现的,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黑与白。那些不同面貌的大海,散淡的白云,耕海的渔夫,甚至看得见的习习海风,都如一曲曲和谐小调,或一杯杯醇香美酒,常令人微醉不醒。


  光是摄影艺术的本质。无论人像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的构图、拍摄角度、曝光等具体操作方法,都离不开光这个第一要素。精明的摄影家说, 如果没有出色的光,就不要费劲去按下快门。每拍摄一幅作品,李好都像用光笔在作画。


  摄影界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与光同等重要的还有主题。一个好的主题,比一个漂亮的模特重要得多。场景、服装、道具、饰品、姿势,以及表情,这些因素综合一起,能恃照片背后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


  世界摄影大师布列松在20 世纪30 年代颇具革新风格的照片,为当时的摄影开拓了新的可能性。而布列松所拥有的捕捉生活中最真实一面的能力,也成为他“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基础。而李好的摄影,无论是平静的海面,闪着碎光的滩涂,古铜色的渔夫,千帆竞发的码头,或散发着鱼腥味的渡口以及表情各异的众生……,都深受这种“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影响。


  着名街拍大师薇薇安 . 梅尔,这位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伟大的纪实艺术家,对人物绝对近距离的抓拍和许多对人性原始情感的捕捉,颠覆了以往所有街拍大师的作品。她的镜头所指,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和这些人物入微细腻的各色神态与人性风景。李好的摄影,从风格上来说,在这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在摄影这条永无止境的路上,偏好独立独行的李好收益彼丰。他执着而勤奋,敏锐而深思熟虑。他时而上山采拮,时而海边拾贝。力求在技术层面驾轻就熟,在艺术领域做到胸有成竹。仰望摄影艺术这座高峰,李好不断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

  因此有理由相信,他的下一个展览,定然有更多精彩。
( 文章作者简介 : 廖华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会员,广东摄影文学委员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