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旅生涯走出的摄影名家——黄旌整-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GDPhoto.CN

从军旅生涯走出的摄影名家——黄旌整

作者:吴世平 来源: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 时间:2013年4月8日

黄旌整

  广东揭阳普宁市人,原广州军区战士报社主任记者;先后曾任第六届、第六届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副主席;第八届、第九届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顾问。

  黄旌整,1962年入伍,自1965年在《解放军画报》社进修学习摄影技艺起,从1966年第一次在《解放军画报》上发表作品《战斗英雄麦贤得的母亲话当年》以来,三十多年军旅岁月里,他就一直把摄影镜头对准南方军营,足迹几乎走遍中南五省军营、哨所。其摄影作品多以部队新闻题材为主,平均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00多幅新闻纪实作品,并特别擅长专题摄影组照,当年在《解放军画报》上他就总共发表了百余组件,最多的一年在《解放军画报》上发表了9组件。他的新闻和艺术作品先后来26次在全军、全国和中南五省、广州军区获奖。黄旌整入选全国、全军影展的作品有:《勉励》、《正义的还击》、《猫耳洞的烛光》《上哨》等。他在地方的摄影赛事中也获得了10多个奖杯,其中《难忘战友》获第二届“庐山杯”影赛的大众摄影奖,并同时获得广东省新闻摄影观摩展一等奖,《龙腾虎跃》获广东省新闻摄影观摩展二等奖,《战士归来》、《丰收乐》分别获“青春”摄影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而他的摄影作品《迎》则荣登广东省第十三届摄影展览金牌奖!
  1988年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举办第十三届摄影展览,从4000多张来稿中评选出208幅入选作品,最后,黄旌整的《迎》荣获了三块金牌的其中之一。当时有记者问他:“这张照片简洁而含蓄,几个战士下哨归来面向太阳欢呼雀跃,画面上跳起来的战士仿佛是几个大写的人与火红的太阳相互呼应,颇有一种精神视觉张力;是什么东西促使你爆发出如此美妙的激情呢?黄旌整答:“守卫祖国南疆的战士,热情奔放,这些身影我很熟悉,可以感知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脸部感情,我在海南岛当过七年半战士,参加过西沙之战的报导,四次参加过对越炮击的战地采访,对部队有特殊感情,战士们的喜怒哀乐可以从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判断出来。1988年我到广西前线采访时,一天傍晚,我发现不远处的小山坡上一群战士下哨归来,跳跃着迎向太阳,就像扑向母亲的怀抱一样,战士用汗水迎来了祖国一天的安宁,祖国用太阳般温暖的手抚慰着战士,这是多么深情的母子迎啊!我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这真是一幅寓艺术表现于新闻纪实中的摄影佳作。笔者认为他的军旅摄影作品既凝重厚实,又不乏时代生活气息,有挥洒飘逸得如行云流水般的从容。
  作为军旅摄影家的黄旌整认为:任何一种情感的产生和宣泄都源于对生活的理解,而理解生活就要直接面对生活,深入生活。只要有平时的长期生活积累,在遇到突发事件之时才能产生摄影创作冲动,这是新闻摄影之本,十分重要。如在1986年冬天,他到广西边防某部采访时,听说有一连队正在欢送老战士退伍,他就立马奔赴火车站,当时只听汽笛声一响肠已断,平时上战场都未曾留泪的男子汉,此时此刻却呜咽一片,抱头痛哭!当列车缓缓驶出站台之时,离队老兵把手伸出车窗外,紧紧握着随列车一起跑动的送行战友之手,双方嘴唇抖动着而无声而去,说时迟,那时快,黄旌整果断将这一刻动人场面定格成永恒!一幅《难别战友》的新闻佳作就此诞生。这幅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军内外许多读者的心灵震憾,摄影行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张不可多得的“情感力作”!
  黄旌整从军营中来,对军旅生活有着深深的情怀,他始终将镜头对准身边的战友。在三十多年部队生涯中,他走遍高山、海岛和边防线上,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为他们留影塑像。他的军事摄影作品正是这样:以个性鲜明、独特的视角拍摄出真实自然,很有时代生活感的新闻纪实力作,尤其擅于摄取富于人性、富有个性的典型瞬间;他的摄影语言极其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思想感染力。无论是战争摄影还是普通军营生活等摄影作品,都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极强的现场感。他的军旅摄影代表作品除了有:《迎》、《难别战友》、《战场归来》、《猫耳洞的烛光》、《上哨》,还有《正义的还击》、《索道飞兵》、《追踪》、《谈笑凯歌还》、《功力》、《新兵日记》等等。这些作品思想深刻、内容健康,风格独特,真实感人,达到了较高的摄影艺术境界,在军内外摄影界引起广泛关注好评,成为广东军内外知名的军事摄影家。凡是和黄旌整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被他身上三十多年军旅生涯中磨练出的那股军人气质所感染,读其作品,使人精神振奋。特别是他发表在“解放军画报”上的专题报导组照《新兵日记》等,借助文学的深沉,光影的洒脱,展现了新时期军营生活方式的转型及女兵之美。总之,黄旌整的新闻摄影有一种人文关怀情绪,体现了人间真情的主题,作品穿透人心,亲切感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黄旌整作为一个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不仅在具体摄影创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已取得了不俗的骄人成绩;而且还善于总结摄影经验,勤于动笔撰写摄影理论文章,从中提出自己颇有见地的理论性新问题,致力于新闻摄影创作上高层次的新突破。喜欢读书、善于思考的他在这时期有意识地研究了一些新闻摄影理论,自觉阅读了一定数量的现代人文学科;并在军内发表了《浅谈军事新闻摄影的创作意识》的论文,此文获得了全军首届军事摄影优秀论文二等奖,并编入进《广东省新闻摄影论文初集》里。在随后的年月里,他还写下了《形而显为美,意为藏为深》、《艺无止境,贵在创新》、《组照与专题摄影之微见》等一系列摄影评论性文章。
  黄旌整在论文中提出了两个较新颖的思想观点:一、军事新闻摄影的创作意识是对纯自然主义的摈弃。他认为军事新闻摄影所强调的事件事实,是指符合事件的客观实际,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而纯自然主义的所谓“自然真实”是见什么拍摄什么,因而只是表象的、表面的、片面的,它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要提高作者观察分析的思变能力,使军事新闻摄影得到深化和发展。 二、加强军事新闻摄影的创作意识使作品更具个性特色。他认为军事新闻摄影不应该在“直线加方块”中打转转,不能只看到军事生活的表层,更重要的应该着眼于军事生活内涵,着眼于研究干部、战士的内在生活特色以展示军事生活的本质,使所拍摄的军事新闻照片更具新闻和艺术的双重特色。
黄旌整的军事题材摄影作品犹如他的性格特征,豪放而大气!后来他转业到地方,也给广东摄影界带来了许多军营雄健的气息,在广东的摄影圈中,大家都称呼他叫“军长”。
  黄旌整作为从影40余年的军事摄影记者,到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工作直至退休,一直坚持摄影活动与创作,拍摄出一幅幅深受人民群众喜欢的摄影佳作。摄影的实践使他感到:摄影艺术也如同文学创作一样,散文与长篇巨作的容量虽是不同的,但即使是摄影小品,也要一吐为快,清新大度。因此,无论宏幅巨制的军旅摄影作品,还是风花雪月的摄影“小品”,一样给人恢宏的气势和饱满的人文艺术精神。这也许就是他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摄影家之处吧。
  2009年3月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网和普宁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黄旌整摄影展暨《心荷》画册首发式”在普宁市文化馆举行,共展出作品80多幅,包括军旅摄影和《心荷》专题摄影两部分。收录在他的摄影画册《心荷》中的系列摄影作品,唯美别致、独具匠心,每幅作品还配有作者自创诗词,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风骨和品格作为抒情言志的象征物贯穿于作品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心荷”的摄影给笔者印象较深的有《莲灯》、《映日残荷别样红》、《顾影悠然》、《金莲谢秋》、《最后的荣华》等。其中后面的那两幅作品颇有艺术感染力,令观赏者动容,他的配图诗分别是:“盛夏匆匆过,绿袍换金装;硕蓬沐秋色,俯首谢苍天。”和“早荷郁葱葱,秋叶不与同;晚花多恋意,一岁一枯荣”。画册中配图的小诗,首首都暗含着黄老对摄影的理解感悟以及对自己摄影生涯的写真写意。正如他在《心荷》摄影展的后记中谈到:“近些年来,一种影艺的情结连结着周围的影友共同创造了一个‘拍荷’的氛围,于是,从影四十多年的军旅摄影记者,在退休之后得续光影之路,并以‘荷’结几许艺缘,出于对‘荷’的风格和风骨的理解与尊重,凭愚顿之好,用相机在荷海之中拾零拾趣自娱自乐,寄抒情怀,所配图文,只是感悟心语,也可以说是对作品的释意寻味”吧。
  黄旌整的《心荷》继之后又在2012年再推出了《心花》系列摄影,其中佳作叠现,深为影友喜爱及摄影界的认可。黄旌整以心追影,说是感念追求快乐摄影,他在诗中写道“作品并非景物的记录或复印,创意方为影艺的追求与表达。体验过程,感受的是身心的历练与陶冶,储存卡内,记录的是那永不凋谢的心花。”既是以诗言志、以物抒情,由此也说明了人们既需要金戈铁马、黄钟大吕以鼓舞士气,也需要晓风残月、心花魅影以娱乐心身;摄影,可以满足大众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多方面需求。
  从《迎》与《难别战友》到《心荷》、《心花》,黄旌整完成了从军旅摄影记者到一位摄影艺术家的“华丽变身”!


2013年2月1日


(此文部分内容参考引用了“广东老摄影家系列会藏画册之十一《黄旌整》”中的一些获奖数据及评论观点,感谢画册编者的贡献。)

《迎》黄旌整 1986年 广东省第13届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

《金莲谢秋》 黄旌整

《蓝色畅想曲》 黄旌整

《梦荷》 黄旌整

《难别战友》 黄旌整

《缷妆》 黄旌整